鄂东大别山里的麻城县是怎样逆袭成为“山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”的_革命_历史_黄冈
上图: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九龙山的千年古塔——“柏子塔”,它不仅是麻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也见证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。柏子塔始建于公元783年,至今已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,历经岁月的洗礼,依然屹立山巅,俯瞰四方。
要了解麻城市,我们首先要从黄冈谈起。几十年前,黄冈是一个地区名称,后来才升格为黄冈市。对于黄冈与麻城的古老历史,我们不必过多追溯,因为篇幅有限。今天我们将聚焦于麻城对新中国的贡献。1927年11月13日,黄安县(今红安县)与麻城县(今麻城市)联合发动的农民起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一章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,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与义勇军突破重围,攻占黄安县城,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序幕,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,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。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“黄麻起义”。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,后来逐步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,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值得铭记的辉煌篇章。
上图:每年春天,麻城市龟峰镇的龟峰山迎来了壮观的杜鹃花海。10万亩的杜鹃花在山间竞相开放,原生态的古杜鹃花群覆盖山头,形成了一片连绵不断、色彩斑斓的花海,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,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。每一朵盛开的杜鹃花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。
展开剩余69%或许许多人并未注意到,麻城市在革命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。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,每10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来自麻城。大革命时期,麻城为革命献出了142,000多名英勇的革命儿女。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有超过62,400人加入了红军,7,000多人参与了举世闻名的长征。到目前为止,麻城仍有13,251位烈士被列入革命烈士名册。此外,麻城还为新中国贡献了1名共和国大将、3名上将、7名中将、20名少将,麻城的红色历史,是这片大地永不磨灭的印记。
麻城市,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,历史上自隋朝时期就开始设立麻城县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1986年5月27日,国务院批准将麻城县改设为麻城市,标志着这座城市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。
上图:麻城市的城区商业区,地处鄂、豫、皖三省交界的黄金位置,作为这一带的商贸中心,麻城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,成为了区域经济交流的枢纽。这里的商业繁荣,反映出麻城近年来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。
麻城的县改市,是当时黄冈地区的首例。这一改变不仅得到了发展革命老区政策的大力支持,还考虑到了麻城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地理优势。麻城地处革命老区的腹地,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,县改市后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,带动周边山区的经济共同发展。
麻城建市后,随着京九铁路的经过,麻城设立了二等站,迅速成为黄冈市的交通枢纽。麻城火车站不仅成为了京九铁路湖北省境内的最大车站,武汉铁路局还专门设立了麻城车务段,管辖30个火车站。而到2009年,沪汉蓉铁路(后来改为沪渝蓉铁路)在麻城设立了麻城北站,使得麻城成为了东西通达、南北联通的交通枢纽,拥有了两个火车客运站,形成了大十字网络的交通优势。
除了铁路,麻城的公路交通也相当发达。至今,麻城已开通了5条高速公路,分别是沪蓉高速、大广北高速、麻安高速、麻阳高速以及沪蓉高速麻城龟峰山旅游支线。这些高速公路在麻城区域内形成了互通的枢纽,进一步提升了麻城的交通便捷性和经济发展潜力。
麻城的经济支柱产业多样且蓬勃发展。目前,麻城市的主导产业包括新型建材、汽车配件、大健康产业、能源产业和食品饮料业。其中,作为“千年菊乡”,麻城的大力推动菊花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。全市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,年产超过500亩的菊花专业村多达50个,菊花系列产业的年产值已达到30亿元,为3.2万人提供了就业和增收机会。
2021年,麻城的GDP在黄冈市的10个县级市、区、县中排名第一,被誉为“山窝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”,展现了这座革命老区城市在新时期的崭新风貌。
发布于:天津市